根据纬度、热量条件、地貌类型、不同生态类型品种的气候指标,并参考前人对产地的划分,将我国花生种植区划分为7个区和10个亚区。分别是:黄淮盆地花生区;长江流域春夏花生间作区:华南春秋花生区;东北早熟花生区;云贵高原花生区;黄土高原花生区;西北花生区。
按种植面积分,河南省花生年均种植面积超过1500万亩,其余依次为:山东、河北、广东、安徽、广西、四川、江苏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辽宁、福建等。
花生主产省(区)分布情况:(1)山东省花生全省各地均有种植,主要分布在胶东丘陵、鲁中南部山区和鲁西、鲁北平原。
1.胶东丘陵地区
包括青岛、烟台、威海和潍坊部分县(市),是山东省花生主产区,种植面积占全省总面积近40%,总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42%。主要农作物为春花生,部分麦田套种花生。
2.山东中部南山区
包括临沂、日照,以及泰安、济宁、淄博、济南的部分地区,耕地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省总面积和总产量的30%。
3.鲁西鲁北黄河沙区
包括聊城、菏泽、德州、济南、滨州等所有市(州)和淄博、济宁、枣庄部分地区。花生种植的县(市)主要有莘县、冠县、阳谷、鄄城、单县、巨野、东明、曹西安、东昌府、惠民、阳新、齐河、高青。栽培制度多为一年两熟,主要是小麦套种和夏直播花生。
(2)河南省花生产区主要分布在黄河冲积平原区、豫南浅丘盆地、淮北平原区和豫中平原区、豫西北山地丘陵区。花生种植土壤主要是河流冲积砂和丘陵沙土。
1.黄河冲积平原区
地处黄河、淮河、海河平原西部,豫北沿黄河及其老平原,黄河以南,京广铁路以东,沙英以北。包括安阳、新乡、开封、商丘、周口、许昌等5市(州)30多个县(市)。
2.豫南浅山、丘陵、盆地区
包括淮南和南阳盆地。品种以中间型和珍珠豆型为主。
3.淮北豫中平原区
它位于淮河以北,长葛和许昌,西华刘清河以南,安徽东部经郸城和陆毅,伏牛山以西。位于温暖地带的南部和亚热带的北部边缘。种植品种以中粒型、珠豆型品种为主。
4.豫西北山地丘陵区
位于河南西北部,包括伏牛山、太行山南、北部丘陵地区和山前京广铁路附近地区。大部分栽培品种是中间品种。
(三)河北省花生产区主要集中在冀东、冀中、冀南,其他地区仅零星种植。
1.冀东区
包括唐山、廊坊、秦皇岛。滦河沿岸的迁安、滦县,种植历史悠久,面积较大。栽培品种多为中熟或普通中早熟大粒品种,少数珍珠豆型中粒品种。
2.冀中、冀南区
包括石家庄、沧州、衡水、邢台、保定等城市和黄河沿岸沙地。栽培制度多为二年三熟制,以麦田间作花生为主。大多数栽培品种是
耕作制度复杂,包括两熟制、三熟制和五熟制。花生大多在春天播种,有些在秋天,少数在冬天。栽培品种主要是小珍珠豆品种。
安徽省花生产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两岸、淮河及其支流、黄河故道和沙荒地。
栽培制度多为两年三熟,一年两熟。春季花生麦田间作花生,夏季部分花生直播,前茬多为大麦茬和部分油菜茬。栽培品种以珍珠豆型中粒品种为主,部分为普通中粒大花生。
(四)广东省花生产区在广西分布广泛,在广西各县均有种植。南宁、柳州、贵港等地(市)种植面积较大,梧州1、北海、钦州次之。
大部分耕作制度是一年两熟、三熟和五熟。主要是春花生,部分秋花生。栽培品种多为珍珠豆型中小粒品种。
(五)安徽省省花生分布零散,分布在19个市(州)的137个县(市、区),其中内江、绵阳、宜宾、南充等市(州)种植面积较大。
种植制度多为一年两熟,主要是麦田间作花生。栽培品种多为中间型和珍珠豆型品种。
江苏省花生主要分布在徐州、淮阴、扬州、南通等地。
栽培制度多为两年三熟制和一年两熟制。苏北赣榆、东海、新沂等县(市)种植春花生。南部的泰兴、江都等市(县)多为麦田套种或夏直播花生。栽培品种多为中熟或普通中早熟花生,也有部分珍珠豆花生。
江西省花生主要分布在赣州、井冈山、九江等地(市)。
种植制度多为一年两熟三熟制,以春花生为主,少量秋花生。栽培品种多为珍珠豆型中小粒品种。
(六)广西壮族自治区花生主要分布在湘中、湘南丘陵地区,洞庭湖周边和河流冲积沙区。
栽培制度多为一年两熟制,主要是麦田间作花生,间作一些油茶幼林和轮作。栽培品种多为珍珠豆品种。
(七)四川省花生主要分布在鄂东和江汉平原,麻城、红安、大悟、天门、钟祥、荆门、汉川等县(市)种植面积较大。
种植制度多为一年两熟,部分两年两熟。麦田间作和夏直播花生为主要作物,部分为水旱轮作田。栽培品种多为珍珠豆型。
福建省花生主要分布在福清、惠安、晋江、漳浦、同安、莆田等沿海县(市、区)。
大多数耕作制度是一年两熟和三熟。花生多与红薯、麦田套种,部分与水稻轮作。栽培品种多为珍珠豆型。
辽宁省花生主要分布在辽南和辽西的丘陵地区,沈阳、抚顺、鞍山等平原地区也有一定面积,并有发展趋势。辽西、辽东风沙区也种植少量花生。
栽培制度多为一年三年制,有的为两年制,以春花生为主,有的麦田间作或轮作马铃薯。栽培品种多为中早熟品种和珍珠豆品种。